时间:2022-11-26 12:38:37 | 浏览:257
文|周享玥
编辑|鹿鸣
因新冠测试剂产品信披问题损了“名”后不久,东方生物又成功因“新冠测试剂产品”获了“利”。
4月27日晚间,东方生物发布2020年一季报显示,受新冠检测试剂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影响,其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39.21%,归母净利润4391.6万元,同比增长262.52%。
实际上,作为2020年春节后首个科创板上市公司,东方生物辅一亮相就凭借着“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概念之力大涨,首日收盘价145.98元,市值达175亿元,更是以高达586.96%的涨幅创下了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新纪录。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上市仅两月,东方生物就因新冠测试剂产品信披问题多次闹“乌龙”,频繁被监管点名,损失“名”的同时还赔上了一名董秘。
信披乌龙:名利不双收
公开资料显示,东方生物成立于2005年12月,全称为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为POCT(即时诊断试剂)、生化诊断试剂。
2020年2月5日,东方生物正式登陆科创版,凭借着“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概念,东方生物上市后股价持续飙升,但高光来得容易,也去得突然。
3月8日,上市仅一月的东方生物发布公告称,由于信息披露不准确,其成为了第二波因新冠肺炎产品相关信披违规被集中警示的公司之一,正式揭开了东方生物一连串信披“乌龙”事件的序幕。
据悉,2月23日,为澄清此前媒体关于新冠检测产品“已经在欧盟注册备案”的信息,东方生物先后披露了有关新冠肺炎试剂产品的“澄清公告”和“关于澄清公告的补充公告”。
然而,这两份公告却出现了矛盾之处。该公司生产的新冠测试剂产品是否获得了欧盟市场准入资格?新冠测试剂产品到底是主要销往海外,还是既销往国外,也在国内销售?两份公告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东方生物这两份一前一后的矛盾公告很快引起监管注意,并最终以时任董事会秘书的王晓波的辞职作为其第一次信披问题的完结。
然而,“乌龙”仍未停止。4月1日,新任董秘上任后的第20天,东方生物再因信息披露问题受到关注。
当日,东方生物先后在上证e互动上回复投资者,“公司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有销售收入的确认”,“公司产品有发往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而就在前一天,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联合发布规定,自4月1日起,出口相关产品需以获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为前提条件。
东方生物的回复是否意味着其相关产品已获得国家许可?对此,上交所于4月7日对东方生物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其自查e互动回复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重大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
同日,东方生物发布风险提示称,其有两款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已签署部分订单,初步预测将为2020年一季度贡献4000万元的销售收入,占当期总收入的1/3。但由于公司尚未获得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纸等国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上述两个产品已暂停出口,相关订单能否顺利履约实现销售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过,就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来看,一季度收入大增,与新冠试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据显示,东方生物一季度实现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39.21%,归母净利润4391.6万元,同比增长262.52%,而营收和净利变动的主要原因正是新冠检测试剂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营收和净利上的利好,东方生物的存货也出现了大幅增加,为1.07亿元,同比增长36.91%,或将利好二季度业绩。对于存货增加的原因,东方生物表示主要是因为订单增加,使得生产用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均出现较大幅度增加。
而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方面,受销售收入和预收款项增加影响,东方生物一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2亿元,同比暴增5837.7%,现金流充裕。其中,因新冠产品预收款项增加,其在一季度的预收款同比上涨2744.09%,达到了1.429亿元。
翻版富士康
不同于A股其他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司,东方生物更偏向于一家“外销”企业,外销收入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占比高达近95%。
数据显示,2016至2019年,东方生物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1.67亿元、2.07亿元、2.66亿元、3.44亿元,占比分别为94.77%、94.83%、94.90%、93.52%。
而同行业的万孚生物、基蛋生物2019年的外销占比分别为20.73%、3.42%,尚未公布2019年年报的明德生物近年来的外销收入占比则不足1%。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的外销收入上,东方生物的外销收入却低于万孚生物,居于第二位。数据显示,2019年,东方生物和万孚生物的外销收入分别为3.44亿元、4.29亿元。
实际上,作为一家新兴上市的公司,尽管东方生物在市场上仅次于万孚生物,但就营收和净利润来看,其在2019年的营收和净利润都排在第三位,仅比明德生物高出少许,距离万孚生物20.72亿元的营收和3.8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都还有较大差距。
而在毛利率上,对比起同行业的公司,东方生物的毛利率显著偏低,其在2019年的综合毛利率为48%,而同期同行业的万孚生物、基蛋生物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65.21%、72.79%,明德生物2018年的平均毛利率也达到了77.1%。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生物毛利率的偏低,主要是受其主要以国际ODM销售为主的经销模式影响。就经销模式来看,东方生物可谓“翻版富士康”,其主要采取ODM和OBM相结合的经销模式,即贴牌代工和自主品牌并行生产的模式,但ODM的销售却达到了约 80%。
至于东方生物的主要代工客户,则以全球或区域大型医疗器械经销商为主。据其2019年报显示,其客户主要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 Mckesson、巴基斯坦大型医疗器械企业Shams Scientific Traders、印度尼西亚大型医疗器械企业PT.Bintang MONO Indonesia等。
海外市场遍地开花,东方生物也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3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288亿元,2016年达到45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6%,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市场规模将超800亿元。
针对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东方生物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年报中披露了其布局国内市场的战略,2020年开始,其将大力拓展国内市场,提高国内市场产品占有率。不过,相比起熟悉的海外市场,东方生物显然还有许多诸如万孚生物、基蛋生物等早早在国内市场上攻城略地的竞争对手需要面对。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收盘,万孚生物、基蛋生物、明德生物的市值分别为289.6亿元、89.99亿元、37.13亿元,而东方生物当天股票收盘价为97.04元/股,涨幅13.76%,总市值为116.45亿元,居于第二位。
据此计算,合计持有东方生物64.7472%股份的公司实控人方效良、方炳良和方剑秋家族,持有的股票市值约有75.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