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12:39:24 | 浏览:787
来源:云起IVD
作者:阁主Pro
相信大部分人会被一个共性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怎么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赚到更多钱。这里说的是大部分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在小部分人眼里,到处都是机会,一个亿只不过是个小目标而已。
在大部分人眼里,到处都是风险,不要说一个亿,能不能保住饭碗都是问题。
对于企业也是一样。
有些企业因为疫情的影响已经难以为继,有些企业因为疫情的影响实现弯道超车。
一、个人的选择
小阁认识的人中,也有在新冠疫情期间抓住机会实现了财务自由。究其原因,选择和运气都很重要。
有的人选择跳槽,因为看好分子诊断细分市场,从生化免疫公司跳到分子诊断公司,刚好经历了疫情,所在的公司也很给力,上市了新冠产品,跟着公司一起赚到了钱。
有的人选择离职创业,代理分子诊断、POCT产品,成为新冠试剂的代理商,和厂家一起赚到了钱。
有的人选择内部换岗,从国内销售转到国际销售,借由一波新冠试剂的海外销售,跟着公司一起赚到了钱。
人们无法预测类似新冠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发生,从而提前做准备。
但人们可以选择发展更好的快车道,默默耕耘,等待机会,加速超车。
借由新冠抓住发展了机遇成功上市的企业有很多,上游原料企业,中游分子诊断和POCT生产企业,下游第三方实验室等。
也有不少企业在排着队上市的。
*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一共有100家医药企业在A股申请IPO。
二、企业的发展
如果我们用最基本的逻辑来归纳和总结,到底哪些企业成功了,也可以为个人的选择做一个参考。
到底谁赚到了钱,结论其实很明显了。
这波还没结束,下一波在哪里?还能继续吗?到底选什么?
选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比如分子诊断,比如POCT。
分子诊断从基因水平检测靶标,相比于各种蛋白和化学物,基因水平更能直接找到病原体和病灶,因此在传染病、微生物、肿瘤检测等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有可能出现的需求爆点大概率还是要靠分子诊断技术来满足。
分子诊断发展至今,已经从之前繁琐的操作开始实现全自动化和小型化。测序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三代测序已经可以做到了POCT化。
POCT最早应用在部队、反恐和战地医院,需要可移动的医疗设备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的诊治。后来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用于临床一些危急重症患者的床旁检测。
POCT的前景主要是把疾病检测的边界从检验科拓展到整个医院,从专业医疗机构拓展到家庭,因为检验只是中间环节,最终服务的是临床和患者,而及时、快速、便携是POCT相较于中心实验室的巨大优势。
中国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慢性病管理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将会极大的方便患者。
中国的家用市场还在起步阶段,相比较而言,欧美的家用市场则增长很快,新冠疫情让POCT的价值凸显,更加速了这一趋势。
既然有需求,也有价值,就一定会获得市场。
临床医生要求报告更快,患者要求检测更方便,速度更快,抽血量更少,而这些需求还远没有被满足。
对于POCT前景的看好,本质上是人们对于检测要更快、更准、更方便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这种要求类似于体育精神,总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不断挑战,突破极限。
正是在这种需求的催生下,POCT从血气、生化、免疫、分子、测序等各种技术为平台在快速地发展。可以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任何技术平台最终都可以被“POCT”。
因为这也符合整个工业技术的发展规律,从一开始的臃肿巨大,逐渐优化,迈向微型化,小型化,智能化。
三、其他选择
那么,除了分子诊断和POCT,其他的生化免疫就很难做了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的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发展总体都是正向的。
生化免疫虽然没有上述细分市场的增速那么高,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机会,除了国产替代之外,需要在常规中寻找机会。
不过,国内市场激烈的内卷和接下来的带量采购影响,生化免疫公司的机会除了要利用好带量采购这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之外,往海外拓展是一个可以实现快速发展的方向。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国际地位提升之后,所在国的企业必然也会陆续出击,占领国外市场,经济输出是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如果选快速增长的职业,可以选择比如国际销售,海外注册,海外BD等。
小阁之前写过文章,东方生物之前是一家业绩平平的公司,然而仅2021年上半年,海外新冠试剂销售额就超过60亿元。
除此以外,各大分子诊断企业和POCT无不利用新冠的机会加快海外销售布局。
还有近期上市的博拓生物,借由疫情和国家政策的机会一举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些方向,跟的越早,机会越大。因为只要大家都看好的方向,很快会有一大波人蜂拥而入,不久之后又会卷起来,人性如此,PD-1的故事只会不断重演。
对比一下东方生物和博拓生物
➣ 东方生物,坐标浙江安吉,实际控制人是一家子,主要产品有新冠、传染病、慢性病、药物滥用(毒品)、妊娠及优生优育,来自海外的销售占比超过90%,平台涵盖免疫、分子、液态芯片检测等。
➣ 博拓生物,坐标浙江杭州,实际控制人也是一家子,主要产品有新冠、传染病、慢性病、药物滥用(毒品)、妊娠及优生优育,来自海外的销售占比超过90%,平台涵盖免疫、分子、动物疾病检测等。
发现没有,各个方面都非常像,像极了国内企业内卷的样子。
不同的是,卷到海外才是实力之卷,广阔的海外市场正在向我们招手。
来源:云起IVD作者:阁主Pro相信大部分人会被一个共性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怎么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赚到更多钱。这里说的是大部分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在小部分人眼里,到处都是机会,一个亿只不过是个小目标而已。在大部分人眼里,到处都是风险
挖贝网12月29日,东方生物(688298)发布公告,公司拟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签署《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以下简称“投资协议”),在成都市温江区投资设立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实施本项目,投资事项及投资
格隆汇12月29日丨东方生物(688298.SH)公布,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发展需要,做大做强主业,发展战略技术平台,丰富体外诊断试剂品种,进一步提升产能配套能力,公司拟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签署《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12月30日,东方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上述项目6亿元的总投资额中,1亿元用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3.2亿元,土地价格预估约3200万元。项目计
本报记者 吴奕萱 见习记者 冯思婕2月5日,新年伊始,国内体外诊断行业领军企业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生物”,股票代码:68829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迎来新年第一彩。东方生物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3000万股
文/每日资本论5年持续盈利,连续两年业绩飙升。股价腰斩,但这家体外检测公司业绩却一路高歌猛进。11月2日,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东方生物)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大幅上涨,股价反而小幅低开后震荡下行。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为133.
此消彼长的全球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在毁灭了一些产业环节和公司,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而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的企业,则是这场疫情中最直接、明显的受益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日增达7000人次,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来势汹汹的香港第五波疫情,日确诊人
e公司讯,东方生物(688298)5月2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液态生物芯片平台的主要产研基地落户在上海嘉定,现已基本完成生产前置建设工作,接下来将全面推动配套试剂、微球、设备的批量生产和配套仪器的取证进程,有望今年逐步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12月29日晚,东方生物(688298)发布公告,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实施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据介绍,该生物芯片产研基地研发、生产品种包括生物芯片(含量子点微流控生物芯片、量子点微流控分析仪)、基于荧光定量、时
金融界1月14日消息,今日午后,医疗板块在新冠检测概念带动直线拉升走强,东方生物20%涨停再创新高,万孚生物涨超15%,达安基因涨超8%,迪安诊断、迈克生物、华大基因跟涨。截至13:20,抗疫概念ETF——医疗ETF(512170)午后再现
本文为企业价值系列之四【营运能力】篇,共选取38家体外诊断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营运能力评价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并以近五年经营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基于历史,不代表未来趋势;仅供静态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冠检测概念10日盘中再度爆发,截至收盘,易瑞生物、安旭生物、奥泰生物等“20cm”涨停,透景生命逼近涨停,之江生物涨逾16%,谱尼测试涨逾12%,热景生物、博拓生物涨幅超10%,塞力医疗、明德生物、西陇科学等涨停,东方生物涨9.7%。值得
e公司讯,东方生物(688298)12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投资设立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实施东方基因生物芯片产研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6亿元。该项目投资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主业,丰富体外诊断试剂品种,完善区域和市场布局。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5月10日讯,有投资者向东方生物提问, 董事长:喊了很久的液态生物芯片现在进展如何?能不能很快推出,推出后对公司的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公司回答表示,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2021年,公司将加速推动液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孙源 于玉金 北京报道在被上交所通报批评、浙江证监局警示后,科创板新秀东方生物(688298.SH)开始变得低调谨慎。“因为公司刚收了监管函,所以这段时间在信披方面比较严谨,超出公告范围的(